无性征婚群体调查:即便无性也想有家
文章分类:爱情故事 发布时间:2019-12-18 阅读: 1547

2005年,记者采访无性征婚这个话题时,感觉到他们面对无性婚姻,更多的是一种退缩和逃避的态度。很多人认为:家庭幸福离他们很远。
事实上,早在2004年,一家“爱心天使婚姻诊疗中心”就在集美开张了,他们推出无性婚姻介绍服务,当时不仅在厦门,在全省也是很少见的。中心负责人陈学梅告诉记者,虽然当时她对这项服务投入了很多热情,但是大家却并不买账。虽然电话接了不少,但是很少有人敢走进中心直面无性征婚。
陈学梅回忆,当时有位30多岁的女士,因为幼年受过性骚扰,所以对性行为很厌恶。她把这些事情深埋在心里,非常害怕别人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唠叨她找对象,同事也经常取笑她搞独身主义。来自外界和内心的双重压力,让她一直很痛苦。陈学梅多次劝她来中心面谈,但是这位女士始终没有露面。即使给她介绍男朋友,她也一直犹豫,最终她和陈学梅断了联系。
金石缘名流俱乐部的余女士说,跟两年前相比,目前到俱乐部无性征婚的男女增长了3倍。电话了解后,他们大多都愿意面谈。因为对他们有进一步的了解,余女士也开始给他们撮合。余女士说,面谈的效果比电话沟通要好很多,目前已经有好几对无性伴侣在她的撮合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不过这些人大多不想到俱乐部面谈,喜欢在环境幽雅的咖啡厅聊天。“这几年来,我咖啡喝了不少,成果也很明显。”余女士说自己挺有成就感的。
【故事】
警察破门,他从此“无性”
李明(化名)今年45岁,是一家企业的老总。他没有先天生理问题,也曾结婚生子。5年前一次出差陪客户,客户要求*,李明也跟着找了一个。苟合之时,突然有警察破门而入。李明受到很大刺激,之后就再也无法勃起。他看了很多医生,不敢把情况告诉妻子。
李明说,一步走错步步错,之后,他跟妻子提出离婚。独自一人过起了无性生活。随着时间推移,李明对家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去年年底,李明终于走进了婚介所,和一个同样想组建无性家庭的女性大方地谈起了恋爱。目前两个人正处于热恋之中。
无性夫妻晚上相拥而眠
王方(化名)和张锋(化名)去年刚结婚。他们组建了无性婚姻家庭,两个人过得挺幸福。张锋是海归,长相清秀,举止儒雅。他认为男女之间的爱情是很纯洁的,向往柏拉图的精神恋爱。来征婚,张锋的第一个条件是:对方要在无性婚姻上和他达成共识。两人可以去领养一个孩子。
王方是白领,小时候有被性骚扰的经历,所以她一直对性行为很恐惧。两个人经婚恋机构介绍后,相谈甚欢,情投意合。半年后,经过慎重考虑,两个人决定结婚。余女士说,婚礼上,两个人才子佳人非常般配,来为他们庆祝的亲朋好友估计很少知道他们组建的是无性家庭。婚后,王方说,晚上她和丈夫相拥而眠,感觉特别有安全感。
【观点】
社会宽容 无性婚姻沐浴阳光
厦门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朱东亮对这类现象谈了他的见解:无性征婚逐渐从阴暗角落走出来,当事人越来越坦然地面对无性婚姻,这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婚姻观念多元化的包容。通常情况下,有共同的经济生活加持续的性关系,被认为婚姻的两大要素。在过去,缺失其中一种关系的无性婚姻被人们认为异类,很难得到人们的接受。
其实无性婚姻的家庭功能仍然存在,只是它在繁衍后代等功能上有了缺失。再者,婚姻本身就是个人的事情。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未婚同居、丁克家庭、试婚、试离婚这些现象的出现,让人们对婚姻有了更多认识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婚姻的包容。无性征婚逐渐走到阳光下,这体现了社会对婚姻私人领域的一种尊重。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无性婚姻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双方都没有性能力,这样的婚姻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另外一种情况是双方生理是健全的,只是心理存在问题。那么一旦夫妻有一方对家庭有了从无性变有性的需求,这样就为家庭增添了不稳定的因素。

内容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