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30%夫妻过着无性婚姻,中老年人成主力军,他们有难言之隐
文章分类:各地推荐 发布时间:2023-12-18 阅读: 560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
关于题记当中的这句话,相信许多人是在1994年李安导演的电影《饮食男女》当中了解到的,对于此话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的。
总的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指的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当中对于食物、饮品以及男女之间性爱的追求,这四个字是应该分开来理解的。
出自于《礼记》的这句名言也从传统文化角度反映了中国古代对于男女关系和性的看法,代表了一种儒家的观点。

同样,在许多近代社会科学起源的西方,人们对于男女关系和性之间的看法也存在自己的观点。
芬兰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亚历山大·韦斯特马克(E.A.Westermarck)认为,之所以许多“青梅竹马”的男女在成年之后难以走到一起,就是因为在共同成长的经历之中,两人的相处模式已经固定。
即便是在成年、性成熟之后,两人也不会对彼此产生性方面的吸引力,只是友谊,而不会“想入非非”。
同样,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埃德蒙·利奇认为,家庭与婚姻的重要功能便是对于夫妻两方的性需求的满足功能。

难以启齿的不只是“性”
看了上文的相关理论,我们可以得知,在大多数社会之中,往往对于婚姻、家庭之中的夫妻双方而言,“性”是一个绕不开的方面。
长久以来事实也确实如此,然而202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现如今我国的众多夫妻之中,以“无性婚姻”状态生活的夫妻人数占了总人数的28.7%——这也就意味着几乎每四对夫妻之中,就有一对夫妻是“无性”的。
令人惊讶的是,在众多“无性婚姻”的夫妻之中,中老年人的比例居然占到了5成。

那么既然我们在上文当中已经提到了“性”在夫妻和家庭之中的重要性,为什么现如今社会之中还是存在如此普遍的“无性婚姻”状况呢?
这就要去分析我们社会当中的一些特有状况与问题了。
传统观念与性
然而,与西方欧美社会不同,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人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决定了,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谈性色变”是一个长久会存在的现象,也是一个必然会存在的现象。

对于西方社会而言,家庭同时具备了多种功能,且相对而言,在多种主体当中,夫妻本身是比较重要的。
因为启蒙思想和实利主义哲学对于他们的价值观影响极大,家庭是个人存在于社会之中的一个载体。
然而在中国,数千年的儒家文化使得我们更加重视集体和“大局”,尽管对于“性”的满足于维持也是中国社会当中家庭的重要功能,但是含蓄的文化与内敛的社交方式导致人们往往会将与性相关的事宜“隐藏”起来。

一方面,性被称之为“房事”,意为自己房内的事情,不宜拿出来说;其次,中国人受集体主义观念影响极大,家庭是个人的,更是集体的。
于是在这种层面上,更加重视个人需求的“性”与重视集体、存在方式更含蓄的中国家庭之间便存在了一种张力,人们从观念上会更加避讳其存在。
现代社会中的性
除了传统因素,社会的发展与生活的变迁也是影响人们观念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在生活之中的存在方式相较于传统社会,产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

首先,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更大:现如今的社会之中,产业多元化导致社会对于各行各业的人才都产生需求,于是人们的工作更加复杂、竞争压力也更大。
与生产方式单一的农业社会以及百废待兴的上世纪相比,人们相对而言会把更多时间与精力花在工作之中,这从一定程度上就会“压缩”人们对于家庭和家人的关注。
试想一下,对于加班到晚上的人们而言,吃饭、休息与交流尚且不一定有时间,“夫妻生活”对于此时的他们,就更像是一种“拖累”而非是原先的“享受”了。
除了物质生活层面,在精神生活和观念上,人们对于性的认识也早已超越了从前。不同于之前十分顾及甚至“羞于”提到性相关的话题,现如今的人们思想早已开放了许多。

即便是上世纪末时,一对相亲的男女也会羞于在公众场合牵手、拥抱,现如今的年轻人则敢于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双方的热烈情感。
出生于上世纪中期的那代人,往往只有在婚后才会尝试着去“探索”夫妻生活,婚前恋爱时期两人都是小心翼翼的。
而现在,尽管“婚前性行为”的合理性受到了多方争议,但是年轻人并不排斥,社会似乎也在渐渐接受这种行为——许多事情只有在婚前体验过,婚后才不会导致两人的矛盾。
总而言之,“性”这件事从之前的“稀有”、“神秘”甚至是“令人渴求”的,变为了今天“常见”、“普遍”、“符合常理”的。

人们不再会对性抱有一种好奇甚至盼望的心理,于是婚后的夫妻也不会有太迫切进行夫妻生活的动力,因为在日常生活当中、甚至在婚前的时候,两人就已经体验过,婚后往往就不会再重视性行为的地位了,婚后“默契的”选择“无性”也是一种必然现象。
其实无论怎样看待性关系、性需求,其作为一种社会事实,总是会存在于社会之中的,是难以改变的——夫妻必然会面对这种关系的处理。
同样无论是否在婚前就提前建立这种关系,也并不是绝对的,假如两人感情亲密,立志要结婚,一起度过余生,那么在各方面去磨合似乎也不是“不合理”的,但是过度的性行为自然也是不恰当的,这只会影响两人的感情。

总而言之,性并非是洪水猛兽。现代人之所以开始“抛弃”性,其实在这种行为的背后,还蕴藏着更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和现象。

内容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